买航班延误险900次获赔近300万女子涉嫌诈骗被抓,网友怒了!是否构成犯罪?听听律师怎么说

买航班延误险900次获赔近300万女子涉嫌诈骗被抓,网友怒了!是否构成犯罪?听听律师怎么说近日,一则 " 航班延误,发家致富 " 的新闻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。6月10日,南京当地媒体报道称,2015 年至今,女子李某使用本人和亲友的证件号码频繁购机票和航空延误险,并频繁理赔,近五年内获利近三百万元。南京鼓楼警方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警方同时表示,其诈骗金额已达到保险诈骗罪的追诉标准。

乘坐飞机的时候,总是会遇到飞机延误,航空公司和机场方面对于延误原因不真实告之,对于赔偿则百般推诿;旅客找机场、机组人员等维权现象屡见不鲜,在这种情况下,一些保险公司看到了商机,于是纷纷推出航班延误险产品,它是一种商业险种。乘客购买一份航班延误险一般在40元左右,如果出现航班延误,根据延误时长,赔偿金可达400元到8000元之间。

近年来,利用航班延误进而获得理赔的案件已经发生过多起。对此,法律界人士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?王伦律师事务所的李志坚律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。

李某利用延误险投保规则获利是否构成犯罪?

李志坚律师:首先,根据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,罪刑法定,任何犯罪行为,必须要有刑法的明确规定,否则不入罪。根据该事件,合理利用规则的行为,不应随意入罪。再有,做为一个法治的国家,遵守法律制度是基本原则,民航制度的相关制度,也属于法律制度规则的组成部分,既然已经颁布实施,就应当遵守执行,而不是擅自肆意的破坏规则。李某的购买行为是真实的,没有虚构。她购买机票和相关的延误险之后,如果相关航班确实延误,作为消费者,她有权利根据相关保险合同条款申请理赔,这是合法行为。因此,该事件中,李某遵守该该规则的行为不存在违约和其他争议的问题。

近年来与保险理赔有关的涉刑事案件并非少数,也折射出目前在保险理赔细则方面仍有缺陷和不足。

李志坚律师:既然作为消费者按照规则行事,本身没有任何可以谴责的地方。若是因为制定的法律或制度存在一定的瑕疵或不利于该行业的情况,应当遵守该制度的前提下,妥善处理该事件后,采取弥补完善的方法来处理。不能擅自利用其他规则的方式进行打击,特别是擅自动用刑事措施打击消费者,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有破坏规则,违反法律的行为。作为一个公共交通运输工具,面对的是广大的消费者,本应注意自身的言行,注意自身的品牌的呵护。


今年媒体已报道过多起利用航班延误进而获得理赔的案件

据媒体报道,今年4月,南京江宁公安分局高新区派出所侦破一起保险诈骗案,身为某企业高管的犯罪嫌疑人汤某,冒用他人身份大量购买了707笔航空延误险,蓄意骗取保金14余万,非法获利11余万元。

据新华社报道,5月15日,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披露上海市首例“航延险”系列保险诈骗案。犯罪嫌疑人通过提前获取航班延误信息,虚构保险标的,乘坐延误航班来骗取保险理赔金。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,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。

相关文章

业务咨询
业务咨询
商务邮箱 咨询热线
返回顶部